统一战线作为中国共产党克敌制胜、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在历史长河中始终发挥着凝聚力量、团结各方的关键作用。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由广西师范大学颜小华、李林凤、于雷、王英四位学者潜心钻研、精心撰写的《抗战时期党在广西的统战工作研究》一书,最近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以翔实的史料、严谨的论述,全景式展现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广西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的壮丽画卷,不仅为学界研究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提供了珍贵资料,更以史为鉴,对新时代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作者突破传统研究范式,以宏阔的整体史观切入,系统梳理中国共产党在广西的统战实践。从国民党地方势力新桂系到民主人士,从文化界与工商界精英到华人华侨、国际友人,再到妇女界、少数民族群众及宗教界人士,作者以扎实的史料为基,全方位勾勒出党与社会各阶层构建联合战线的历史图景,清晰展现多元力量汇聚形成的抗日合力。相较于学界多聚焦单一领域的研究视角,本书以贯通全局的视野,将统战工作置于民族救亡的时代语境下进行整体考察,不仅系统归纳了党在广西开展抗战统战工作的显著成效,更深入剖析了其背后的政治智慧与战略意义。这种研究路径为读者呈现出更为立体、厚重的历史全貌,还将历史经验与新时代传承抗战精神、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的时代命题紧密相连,彰显了学术研究的现实价值。
本书的一大亮点是史料的丰富性与权威性。作者深知文献史料是史学研究的根基,通过广泛搜罗、审慎甄别,构建起多层次、多维度的史料体系,充分彰显了学术研究的科学性、客观性与严谨性。在党史资料方面,本书既系统援引中央部门编纂的权威文献,完整呈现党的战略决策与政策部署;又大量采用地方党史办编纂的广西党史资料,深度挖掘区域实践特色,实现中央与地方视角的有机结合。人物传记与言论文集同样是本书的重要支撑,从《李济深纪念文集》展现民主人士的爱国情怀,到《新桂系与中共关系史》剖析中共与国民党地方势力的合作与博弈,再到《毛泽东论统一战线》《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等文献揭示党的领导智慧,不同维度的人物史料相互印证,立体勾勒出统战工作的历史图景。作者还广泛征引报刊史料和档案文献。这些来自历史现场的原始记录,与地方志、回忆录、文集等形成交叉印证,既丰富了文本细节,又增强了论证可信度。这种多元史料的综合运用,不仅为普通读者搭建了理解抗战统战工作的桥梁,更为学界深化广西抗战史、统战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了翔实的资料导引与方法论启示。
在写作手法上,本书创新采用“大历史”与“小事件”交织的叙事策略,构建起极具纵深感的历史图景。作者既以宏观视角梳理党的统战工作在广西的发展脉络,清晰呈现战略布局与政策演进,又巧妙融入基层实践中的鲜活案例——从无名志士的奔走呼号到小型社会团体的积极行动,从民主人士的思想转变到少数民族群众的抗日义举,诸多微观叙事与宏大历史叙事相互映照、层层推进。这种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写作方式,不仅赋予历史人物以血肉,让尘封的档案文献焕发生机,更通过以小见大的细腻笔触,在微观层面展现统战工作的复杂性与系统性。读者既能从中洞察历史发展的整体走向,又能透过个体命运的轨迹,深刻体悟革命先烈在民族危亡时刻迸发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感受历史浪潮中每一份力量的汇聚与激荡。
总而言之,这是一部极具思想厚度与历史深度的著作。作者以党史党建的专业视角为经,以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为纬,将中国共产党在广西的统战实践置于全民族抗战的宏大叙事中,生动展现统一战线如何汇聚各界力量,形成抵御外侮的磅礴伟力。
如果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西各民族团结抗战是一场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诗,那么本书便是一把解码历史的金钥匙。它以翔实史料和多维视角,细致梳理统一战线如何将不同阶层、民族、群体的力量编织成抵御外侮的坚固防线;又似一座穿越时空的桥梁,带读者回溯中国共产党在八桂大地凝聚人心、共御强敌的智慧与担当,让这段蕴含着团结伟力的峥嵘岁月,在新时代焕发出启迪未来的思想光芒。
来源:《当代广西》作者:张翠方